2010年6月17日 星期四

之前的文章中有提到,不論是氣功/太極/瑜珈/Pilates都講求練丹田,練核心
而核心之處就靠近骨盆與腰椎第五節的地方

然而因為姿勢的問題,許多人的骨盆長期"卡在某個位置"不動,造成腰椎位置跑掉,進而造成骨刺,椎間盤突出,脊椎滑脫,甚至坐骨神經痛等問題,久了之後,還會有身高變矮的假象



因此,了解如何自我調整骨盆的位置,除了可以活化丹田力量,也可以預防日後的筋骨酸痛問題

在練習的過程中,請切忌下列的原則,以免受傷
1.絕對不要太用力
2. 骨盆轉動的角度大小 不是重點
3. 先看完文字以及圖片或影片,了解後再開始動作
4. 動作要慢,在不痛 或是不會更酸痛的角度下去操作
5. 如果執行之中有任何不舒服,"停下來"
 請先冰敷,"痛哪裏 酸哪裡 就冰哪裡",冰敷一次最多五分鐘,休息一震子後再冰  
 敷,反覆數次

自我了解骨盆位置
1. 雙手插腰,虎口下方即是骨盆最上面的位置,用虎口輕輕壓著骨盆,前後滑動,會發現骨 
 盆的最上面為一個半圓弧的形狀
2. 虎口放在骨盆最上面,左右大拇指水平移動到腰椎位置,該位置為腰椎第四或第五節  
 (用拇指指腹輕輕揉,質感像是一個硬硬的突起,依個突起代表一節腰椎)
3. 由腰椎第五節順勢往下摸,可以摸到一整片寬寬的骨頭,它就是薦椎底部,寬寬的硬硬的
4. 換個手勢,手掌掌根放在薦椎底部,中指放在尾椎(在肛門裡面一點點有個小小骨頭)
 此時會發現,薦椎到尾椎之間呈現一個弧狀/杯狀
 輕輕用掌根由薦椎底部,由上往下慢慢按摩到尾椎,會更清楚它的形狀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